公司新闻
Company News
抗疫英雄谱|生命守护者 长江航标灯
在重庆朝天门码头,晃悠悠走过一段数十米的跳板,便登上了葛列军工作所在的趸船——长江重庆航道局望龙门航道基地“渝道趸19号”船。在这条长40米、宽10米的趸船上,长江重庆航道局望龙门航道基地船长葛列军,一干就是30年。
工作场所在长江上,葛列军的心也“锚”在长江上。
30年来,他矢志扎根在长江上游最危险的航段上,在湍急的江水中救起100余名落水群众,被百姓赞为生命的“守护者”;
他秉承川江航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三特”精神,带头技术革新,孜孜不倦地推动航道维护方式更节能、更环保,成为护佑船舶安全航行最亮的一盏“航标灯”;
他始终如一地践行“一切为了畅通”的使命,攻坚克难身先士卒,成为行家里手称赞、船员渔民信赖的老船长。
葛列军带领团队开展技术革新。
守正创新 航标更亮航道更畅
2019年9月28日,CCTV-10《我爱发明》播发了一期主题为“快洗航标灯”的纪录节目,长达49分钟的节目,使葛列军创新团队发明的“航标灯透镜清洗机”被全国观众所知悉,“原来交通运输系统还有这样一位善于技术革新的航道船长!”
航标灯,是保证船舶夜间安全航行而安装在航标上的交通灯。日常清洗航标灯时,航标员需要站在梯子上操作,具有一定危险性,突发风浪时,更是受到安全威胁。
“能不能发明一种远程遥控装置进行清洗作业?”
“这种装置最好使用电能,减少对江水的污染!”
“还要考虑便携性!这样在应急任务出现时,能较快地完成航标维护。”
……
一个个想法在葛列军脑海中酝酿、碰撞。
传承川江航道“三特”精神的川江汉子,向来都坚忍不拔、开放求新。
葛列军和基地轮机长张圣勇,带领团队结合清洗作业实际,利用电机带动固定在不锈钢圆柱体内壁的刷具高速旋转的方法,让机器自动清洗附着在航标灯透镜表层的脏物。经过反复探讨、屡次尝试、不断改进,最终,他们成功将脑海中的航标灯清洗机造了出来——航标灯透镜清洗装置成功投用。
这个机器以电池为动力源,通过水箱供水,清洗滚筒转动,从而完成航标灯的清洗工作。此外,机器设置遥控开关,航标员站在甲板上就可以操作,显著降低了清洗航标灯时的危险。
“这个发明实用好用、环保安全,大家赞不绝口!”重庆市嘉陵江航道处的工作人员非常兴奋地说。
“对维护长江航道有用就好。”葛列军淡淡地表示,“作为一名航道人,我希望在岗位上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长江航道传统维护方式,让航标更亮、航道更畅、航行更安全!”
一句“改变”,背后是葛列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付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和精益求精、尽心竭力的严苛要求。
针对传统航标维护工作中常常被铁丝剌破手掌,被冰冷的污水倒灌浸湿衣服等情况,葛列军带领团队先后成功研制了“浮具标体棘轮收紧装置”“浮具设标固定活口”等一批紧贴航道生产实际的创新发明,既降低了航标维护的工作风险,又显著提高了作业效率。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他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人,也是个和鸟粪都能较上真的“怪人”。
随着长江生态环境的改善,重庆市主城辖区浮标成为候鸟“歇脚点”,候鸟栖息在航标上,大量鸟粪堆积在航标上。鸟粪带有油性物质,附着力较强,不易清洗,增加了航道一线的维护工作量。
2019年年底至今年3月,葛列军带领团队,经多次试验、论证、改进,研发出了“直立式鸟粪清洗机”,使清洗一座鸟粪较多浮标的时间由以往的40分钟缩短至18分钟;清洗方式由以往作业人员半蹲式用钢丝、铁刷“洗刷刷”,变成了站着机器自动清洗。
“葛船长身上时刻都凸显着一种把长江航道事业揉进骨髓的精神。这种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们!”在同事眼里,葛列军是他们学习的榜样。
将对航道事业的热爱融进自己的骨子里,紧跟“生态长江、绿色长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带领团队锐意创新,让航道维护方式更安全、更环保、更高效……30年如一日,葛列军心中“满载”着长江航道情,全力保障着黄金水道的安全、畅通。
葛列军(左一)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周活动。
有勇有谋 危难时刻冲锋在前
2011年5月3日,一艘载着2500吨钢材的大型货轮因操作失误,上行至猪儿碛水域时在航道外搁浅,导致水流变向,严重影响辖区猪儿碛一类浅滩航道的畅通安全。
险情刻不容缓!葛列军一边拿起高频电话通知上游鹅公岩信号台告知过往船舶注意避险,一边驾驶“渝道1105”艇赶往事故现场,镇定地指挥着航标调整,探测事故水域水深,为船舶施救提供航道参考依据。
3天后,施救船舶与搁浅船舶驳接在一起转卸货物来救浅,只留下了搁浅船的一条尾锚来固定。突然,脱浅松动的货船带动着3艘施救船舶,被湍急的江水冲击而下,像猛兽一般撞向葛列军所在航道基地。
发现险情的葛立军立即大声呼叫,班组职工成功上岸避险。2分钟不到,航道基地趸船和停靠在外侧的“渝道1105”艇就被“轰”的一声巨响撞得左侧严重破损。
班组同事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依旧后怕。而葛列军在基地被撞后,又重新回到那里,仔细检查被撞趸船、机艇设备状况。
闻讯赶来施救的各单位领导、专家和职工有100多人。但要将4艘船舶安全顺出事故区域,必须先将夹在中间、还能运转的“渝道1105”艇从仅有10米宽的狭窄通道开出去。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水流不断冲击,危险在不断加剧,已经没有时间可犹豫了。
“我来试试!”时任大副的葛列军大步出列。
“现场很多船舶驾驶的行家里手都没把握完成这项危险的任务,葛列军却主动请缨。”班组同事回忆,为保证安全,他只带了2个班组同事登上“渝道1105”艇,通过不停地进车、倒车、调整船向……仅用了不到10分钟,就将船一点点地挪至安全水域靠泊,为施救事故船舶赢得了时间和便利。
事后,长江轮船公司总船长杨建民等老船长纷纷称赞葛列军的娴熟驾驶技术:“真牛!”
如果说一次化险为夷是运气,那一次次让遇险船舶转危为安,无疑是他精湛的技能和勇于担当精神的共同结果。
2013年2月20日凌晨,成功救助搁浅船舶“长迅26”轮;2016年5月11日,成功救助调头操作失误搁浅货轮“新长丰757”轮;2017年5月3日,成功施救触底破舱冲滩的5000吨超吃水船舶“兴怡13”轮……
救助船舶毫不含糊,洪峰过境同样迎难而上。2011年重庆主城“9.20”特大洪峰、2012年“7.24”洪峰、2014年“6.04”突发洪峰……面对洪灾,葛列军总是冲锋在前。
然而,来势凶猛的洪峰从不留情面。洪峰过境,水流量大、来势猛,有时水位落差大得像坐“过山车”,葛列军带领班组不停地根据水位变化挪动航标,一个航标甚至一天要挪动好几次,还要清除缠在航标艇上的杂草,有时一条船的杂草多达一吨。他们趴在能把鸡蛋烫熟的船甲板上,手掌经常被杂草、钢缆划破割伤。每年6月—9月,在长达一百多天的汛期里,每天头顶烈日工作长达10多个小时,早已成为葛列军的家常便饭。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当年21岁的葛列军自踏进长江航道的那一刻起,就将“一切为了畅通”的神圣使命扛在肩上,一次次迎难而上,一次次化危为安、化险为夷。从航标员成长为技术过硬、同事信赖的船长,长年守护着一江碧水,手上逐渐变厚的老茧成了他独特的“年轮”。
葛列军(左一)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周活动。
侠胆仁心 跃江救人成为“本能”
“救命啊!猪儿碛水域有渔船翻沉,3名渔民落水!”2013年4月的一天,晚上8点,刚查航回来的葛列军就在甚高频里听到有人呼救。
“所有人集合,点齐救生设备!”他立即组织人员出航,火速赶往事故现场搜救。
在长江看似平静的江面下,从汹涌的风波和暗流中救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轻描淡写。
当时天已黑尽,葛列军一边用高频联系来往船舶协助搜救,一边打开探照灯仔细搜寻着江面。终于,在东水门大桥下游南岸一趸船外开锚缆上,发现了一艘钩挂翻覆的渔船。
“当时3名渔民趴在渔船边上,看样子体力已经不行了。”班组同事回忆,“船底满是青苔,又随着波浪晃动,这几个人一个抓不住,就会滑落到江水里去了。”
加上航标艇船体较大,离外开锚20米左右就再难靠近。大家多次抛出救生绳,遇险渔民都因体力不支而没能抓住。
4月的天气依然冰凉,夜晚江上风大、浪高、流急。
“他们恐怕支持不了太久了!”说完,葛列军当即让驾驶员刘念操控着船舶,自己则快速地穿上救生衣,套上救生绳,一个猛子就扎进冰冷的江中,向渔民快速游去。
不到5分钟,葛列军就将救生绳套牢在3名落水渔民的身上,一边示意同事往回拉,一边自己往回游。把渔民救上来不到2分钟,遇险渔船就被湍急的江水卷进了江底!
“当时,船长让我们先救落水者,而他自己几次登船失败我们都没发现。”刘念回忆。葛列军体力消耗很大,等同事发现他时,已快漂到船尾,幸好被及时拉上船。
毫不犹豫地跳江救人,似乎是葛列军与生俱来的“本能”。
1991年夏天,22岁的他在巫山长江流域担任航标员。一天,他在瞭望时耳边传来“救命啊”的呼救声。“我没来得及害怕,第一反应就是下去救人。”葛列军拼尽全力往呼救的方向游去,成功地救起一名小男孩。
“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都是各自家庭的希望。我水性还行,有人遇险就想搭把手。不能让落水者家人流泪!”葛列军说。
每次遇到危险,葛列军总是“搭把手”。2010年2月24日,葛列军成功救起两名泥陷儿童;2011年4月23日晚,成功救起三名落水人员;2012年3月16日,成功救起两名落水青年……这是班组同事记在值班记录薄上的记录。还有很多没有记载的,有的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有什么可记的?!”葛列军谦逊地挥挥手,“我不是英雄,只是有人需要我,救人是应该的。”
救人多了,葛列军就专门组建了一个水上救援小组。如今,小组扩大为水上救援队,在汹涌的江面上,为不慎落水者张开了一张生命之网。
为提高民众的水上安全意识,2012年,葛列军还在班组打造了水上安全文化展示厅,以警示更多的人注意水上安全;利用业余时间,他多次参加重庆市渝北区组织的水上安全公益宣讲活动,向公众宣讲水上安全知识。
人民交通为人民。作为一名航道人,“服务长江水运、服务沿江经济、服务流域百姓”在葛列军身上,化为了一次次奋不顾身跃进江水的信念和勇气。江水湍急敢开航、江中救人敢担当,他被当地百姓誉为长江上的生命“守护者”。
葛列军(左一)在搬运消毒液。
保畅保运 战“疫”一线昼夜坚守
望龙门航道基地,担负着长江干线11公里及嘉陵江口1.2公里的航道维护和管理任务。辖区不大,却是长江水域环境最危险、最复杂的航段之一。
作为航标船长,葛列军驾驶着工作船舶,每天来来回回在航道里奔忙,清理航道,维护、保养航标,5座跨江大桥、猪儿碛水域等重点河段不知道巡查过多少次;夏季汛期来临,他白天出航连续作业,晚上则随时待命。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葛列军身上的担子更重了。疫情初期,口罩紧缺。了解到情况后,他第一个重返望龙门基地岗位,离家时带走了家里的绝大部分口罩,到基地分发给同事。
为确保疫情期间全船工作的有序开展,他在“两头”给自己加班加点。每天清晨,他戴上口罩,开始消杀作业;每晚同事们使用防疫用品后,他仔细地清点酒精等易燃物品数量,并将其安全存放于医药箱。
特殊时期,葛列军带头放弃轮休,全力保障辖区防疫和民生物资运输线的畅通,甚至连母亲生病,都没能回家照看。
疫情期间,葛列军突然接到爱人的电话,告知前段时间生病住院的母亲,出院后一直瘫痪在床,需人照料,爱人因工作脱不开身。面对凶猛的疫情,葛列军只好愧疚地打电话向母亲解释,并委托大哥前去照顾老人。
“我的本职工作是守护这片水域的畅通、安全。特殊时期,航道保畅和人民群众更需要我。等疫情好转,我一定好好陪老人……”葛列军难过地说。
2月17日,一批消毒液运抵重庆,需经葛列军所在的基地趸船转运发放至各航道一线。得知情况后,他迅速带领班组与相关工作人员,制定搬运措施,拟定转运计划。由于运输船船舱纵深接近3米,“肋骨”纵横密布,要搬运50公斤装的消毒液十分吃力。葛列军带头下到舱底,手扶舱壁,硬是一桶一桶地将总重逾1000公斤的消毒液手拉肩扛一步步移至舱口,举出舱外。当全部卸货完毕,葛列军全身早已湿透。
一线需要,责无旁贷。疫情期间,葛列军连续在岗位上坚守了80多个昼夜。
80多个昼夜,他带领同事们坚守航道保畅一线,换来了班组全体职工零感染,防疫、民生物资的快速安全转运。
80多个昼夜,偶尔抽空和家人视频聊天。妻子孩子从未抱怨,只是不断地嘱咐他:“你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瘫痪在床的老母亲每次都念叨:“儿啊!你可要注意安全,早点回家!”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鼓舞着我全身心地投身到航道事业。”葛列军出现在需要他的地方。
深耕航道30年来,他带领班组职工交出了一份安全零事故的完满答卷……
平常时期,尽忠职守;关键时期,身先士卒。
30多年,年龄在变,容貌在变,工作方式方法在变,但心中的“长江航道情”未变,“人民交通为人民”的初心始终未变。
30多年,这个滚滚长江养育的川江汉子,扎根在长江上游最危险的航段,守护着行船的畅通平安、沿江百姓的生命安全,用行动诠释使命。

其他新闻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794-9889999
公司名称亚星会员登录
 公司地址江西临川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17 亚星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2-2017 亚星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794-9889999  公司地址江西临川